臨床研究顯示,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,且體外實驗顯示,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被維生素C殺死,然而維生素C的細胞毒性以及這種選擇性殺傷作用產生的機理至今不明。
日前,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Miguel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,成功揭示了維生素C對腎癌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以及其選擇性殺傷作用產生的機理,該研究論文於近期發表在《生物化學雜志》上。
據介紹,該研究團隊以腎透明型腎癌細胞作為腫瘤細胞研究模型,通過研究維生素C對腎癌細胞產生細胞毒性的機理,發現維生素C可以通過依賴低氧誘導因子(HIF)介導細胞死亡,且這一現象也被廣泛發現於其他癌細胞中。以此為切入點,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,HIF陽性的腎癌細胞可以通過腫瘤細胞普遍高表達的葡萄糖受體GLUT1在胞內累積更多的維生素C,並與胞內的鐵離子反應產生更多的活性氧基團(ROS),進而誘發嚴重的DNA損傷。
研究人員解釋說,細胞對DNA損傷的修複需要消耗氧化型輔酵素I(NAD+),同時,細胞以糖酵解方式獲取能量也要用到NAD+。因此,大量損傷會造成細胞「饑餓」,由於癌細胞更依賴這種「食材」,它們更容易因為「饑餓」死亡。概括而言,一方面維生素C會使癌細胞產生更多的DNA損傷,另一方面也使癌細胞對這種損傷變得更敏感,這就是維生素C選擇性殺傷癌細胞的機理。
【老蘇沒教的事】粉絲頁按讚,追蹤優質好文→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ldsunotteach
【食療健康養生園地】加社團,觀看健康資訊→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health.tw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